從軍人到僑聯工作者,一恍就是30年了。30年,是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時期,也是人生中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30年,更是潛心學習、增長才干、廣交朋友、受益良多的30年。在僑聯工作30年間,深感榮幸、更感責任重大。懷著對僑聯事業的無限熱愛和深厚感情,一直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默默地為僑界對象服務、為廣大人民服務,也不斷地充實自己、凈化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回想這些年的工作,中國僑聯給我頒發了20年從事僑聯工作榮譽證書。深有感觸:要堅守僑聯,溫暖僑心,凝聚僑力,做好七個方面:
一要有充分的韻味。僑聯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海內外僑界人士的工作。要做好并服務于僑界人士的工作,把他們團結到黨和政府的周圍,發揮其才,建言獻策,投身建設,就要求僑聯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作風, 把加強理論學習和自身修養放在工作的首位,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境界;著力領會僑務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努力掌握僑聯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藝術,不斷提高用僑聯方法解決問題的本領;著力加強思想品德、心理素質、能力水平、氣質性格等方面的修養,努力增進與僑界人士交流的親和力、感染力,取得他們的信任和認同感。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僑聯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具有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僑服務和集體主義的良好思想品質,能誠懇待人,謙虛謹慎,忍辱負重非常重要。同時還要加強情緒情感修養,要有寬闊的胸懷和堅定的原則性,內外有別,不把自己的消極情感帶到工作中,順利時不驕傲不急躁,挫折時不氣餒不埋怨,不管處于什么情況都要坦然處之,積極進取。
二是要有平靜的情緒。當干部要有一顆“平常心”,做僑聯工作更要有平常心。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精神狀態,人有了好的心態,才會有好的工作成效。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心態,一天到晚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無精打采,或者是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就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狀態,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業績。在許多人眼里,僑聯是人民團體,部門工作清閑,干部成長慢,年齡老化,走進來出不去;實際工作中,由于分工不同,各項工作任務也確實不平衡,造成個別干部無所事事,心情浮躁。但是,僑聯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的三大法寶的內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我們僑聯干部以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事業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這樣才能使自己有所作為,僑聯工作也才能大有可為。30年前,我從邊防部隊來到縣僑聯工作,環境的變化,職位和服務對象的不同,使我對僑聯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干好僑聯工作,要有較高的政治智慧,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正是有了這樣的心態,自己才始終保持了昂揚向上、積極有為的精神狀態,全身心撲在為僑服務上,撲在僑聯事業上。
三要有服務的主觀能動性。人生活在社會上就會有交際,有友誼。作為一名僑聯干部,我始終把僑聯的工作對象作為諍友、摯友,善交、廣交、深交僑界之友。在平時交往中,講究一個“情”字。真誠相待,傾心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增強互信度;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力求一個“實”字。熱忱相助,實實在在為他們辦事,真心誠意為他們服務;在平時工作中做到一個“深”字,深入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尋找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同時注重與其交流、交心,每年元旦節、圣誕節和春節期間向僑界代表人士寄發賀年卡,表達對他們的工作情結和思想情結;積極參加并組織他們開展各種活動,增進與代表人士的感情;主動深入代表人士中間,了解情況,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贏得信任。
四要有特別的總責。責任來自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來自強烈的公仆意識。作為僑聯工作不同于基層工作,也有別于其他部門工作,擔負著研究政策、制定工作規劃和指導鄉鎮僑聯工作的重要職能,做的是僑界代表人士的工作,需要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中做出表率,才能樹立威信,才能理直氣壯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贏得主動,才能更好地為大局服務。基于這種認識,我始終堅持以人民的利益、僑胞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標準要求自己,恪守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準則,并作為激勵自己不斷開拓進取的動力、衡量工作標準的尺子,帶頭執行各種規章制度,要求別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事情,自己堅決不做。工作中,注重從政治上觀察和思考問題,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自覺把僑聯工作放到縣委工作的大局中去謀劃、去思考、去推動,在圍繞中心中定位,在服務大局中盡職,積極做到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統一,力求每一項工作盡善盡美、爭創一流。
五要有務實求真的風格。作風決定工作成效,作風決定個人前途,作風影響單位形象。扎實的作風是有效開展工作的基礎,是推動工作出成果的保障。沒有扎實的作風,思想上麻木不仁、無所追求,行動上懶散怠慢、得過且過,不僅荒廢自己的學識和青春,更可怕的是影響僑聯的整體形象。所以,不論在部隊工作,還是到僑聯工作,我把加強自身作風建設擺在做人、干事、待物的首要位置,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提醒自己。具體來說,一是注重學風建設,端正學風,牢固樹立“活到老、學到老”意識,把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思想境界、一種精神追求,擠時間學,見縫插針學,用學習時間擠掉業余享樂時間,并努力養成習慣、形成規律,謝絕一切影響工作和學習的不良生活習慣和不必要的消遣,為潔身自好創造良好條件。不僅從書本上學,還從實踐中學;不僅學文件、學政策、看報紙、看新間、還注重吃透精神、借鑒經驗;不僅自己學,還向同志學、向基層學,從多方面學理論、學經驗、學方法。二是注重工作作風。檢驗干部作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是否心系群眾,密切聯系群眾,是否一切為群眾服務、為廣大僑界群眾謀利益。我始終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地轉變作風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工作中堅持從小事抓起;堅持想干實事、會干實事、多干實事、干成實事的苦干精神和實干精神,把僑界人士在想什么、盼什么、關心什么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把解決僑界群眾所急、所盼、所想作為密切與僑界人士的首要工作抓實、抓好,為他們解憂、為他們暖心,切實使僑界人士感受到黨好、政策好、僑聯干部好。三是堅持深入鄉鎮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思考一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下真功夫、實功夫,著力協調解決僑界人士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維護其權益。
六要有特色化的認知。沒有創新,就沒有活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每一個突破、在實踐上的每一個發展、在工作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結果,僑聯更是這樣。作為一名僑聯干部,就是僑界人士的“貼心人”,要為僑做好服務,就必須不斷創新,主動創新服務觀念、服務載體和服務形式。多年來,我始終保持既大膽解放思想,又堅持實事求是、遵循規律;既勇于創新,又堅持工作針對性,著力研究探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對策。充分認識破舊立新是創新,發展完善也是創新,樹立時時創新、事事創新、處處創新意識,從缺乏系統有效解決辦法的新問題入手,從亟待突破的具有制約性的老問題入手,大膽思考、大膽進言、大膽試行、大膽推進,有效解決了一些老大難問題,拓展了僑聯工作新領域,促進僑聯工作上了新臺階。當前,僑聯工作面臨的各方面情況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需要我們廣大僑聯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特別是敢于沖破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條條框框,把握工作著力點,尋求工作突破點,打造工作新亮點,使僑聯工作在不斷創新中有新成效、新突破、新發展。
七要有蘇醒的智慧。在許多人眼里,僑聯是清水衙門,甚至于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僑聯是什么樣的部門。實際上,僑聯并不是清水衙門。僑聯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們的僑界人士許多是層次很高的專家、學者、領導、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和老板,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社會上各種誘惑和考驗。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認認真真做事、勤勤懇懇工作,做到固本守節,清正廉潔;牢記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做官先要學會做人的道理,從思想上、行為上筑牢防線,慎重對待交友,注意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特別是與僑界人士交往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做違紀違規的事情。毛澤東同志早就一針見血的指出:“有些同志沒有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倒下,卻在糖衣炮彈前栽了跟頭”。可見他們送的不是金錢,而是重磅炸彈,它可以毀掉你數十年的奮斗成果,也可以毀了你幸福美滿的家庭。同時要時刻反省所言所行,警惕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消極影響,及時糾正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謹慎行事,防微杜漸。
過去的近30年,我與僑聯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熱愛僑聯事業、傾注心血于僑聯工作;與廣大僑界人士建立了深厚感情,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使自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作風上更加務實,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這些變化和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組織的關心和培養,得益于同志們的幫助和支持,也得益于僑聯班子的團結、和諧、奉獻、進取的良好工作環境。如今、雖然退居二線了,但我對僑聯工作的情感依依難舍,是離崗不離心,仍然與僑界的朋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交流。我深信,只要我們廣大僑聯工作者更加努力做好為僑服務工作,保持僑聯的優良傳統,溫暖僑心,凝聚僑力,用同心夢實現強大的‘中國夢’,僑聯工作大有可為,僑聯事業將充滿希望和活力。(衡東縣僑聯 王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