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資陽區開始籌備,要把愛國華僑張國基的故鄉打造為“職業培訓中心”、“傳統教育中心”、“新農村建設示范中心”,使之融合為生態文化旅游景區,提升資陽的地域地位,助推資陽的區域經濟騰飛。
原全國僑聯主席,著名華僑教育家張國基先生的故鄉在該區迎風橋鎮。2001年在省、市、區領導的支持和張國基先生海外學子的資助下,在張老故鄉創辦了益陽國基實驗學校。200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湖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在迎風橋鎮建設“湖南國基職業教育基地”。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已初具雛形。據統計,現已落戶各類學校11所,學生近萬人。同時,湖南國基實驗學校被中國僑聯定為“海外僑胞科教興國示范基地”,并由全國僑聯副主席林明江、林淑娘親自蒞臨授牌。目前,湖南國基職業教育基地已成為全省聞名的職業教育和文化旅游品牌基地。今年5月12日,由張國基先生50余人海外學子組成的代表團,在省、市僑聯主要領導陪同下還特別調研考察了國基職教基地,并與國基實驗學校師生舉行了聯歡。今年9月9日,全省僑聯主席曹亞一行專程到國基職教基地調研考察,參觀了國基教育陳列館,國基職教基開始名揚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然而遺憾的是,當基地建設的倡導者和主要支助者,看到張國基先生的故居還沒有得到修復和有效保護,張國基先生的紀念館也未修建時,感到非常惋惜。
目前,投資恢復建好張老故居,建設國基教育陳列館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和張老廣大海內外學子的共同呼聲,把張老故鄉打造為集職業培訓、傳統教育、新農村建設“三位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景區更是國基故鄉人民的迫切心愿。為此,資陽區已采取了三個措施:1、準確定位,長遠規劃。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導,以職業教育為主體,以新農村建設為示范,統籌規劃建設好張國基故居和國基教育紀念館,合理安排職教基地的各類學校布局,開發建設旅游休閑景點。目前,資陽區人民政府建設規劃職教基地面積2.5萬畝,作為“三位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景區,但應宜早統籌規劃,把故居、紀念館、旅游休閑景點、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融合,在長遠建設規劃范圍內,不允許與規劃內容無關的項目落戶其中,在其周邊不允許有損生態環境的項目開發建設。2、全面籌備,分步建設。組建景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籌備景區開發建設各項工作。可以采取政府投入,申請立項,爭取上級支持,號召社會捐助,接受張老海外學子及僑胞捐贈,啟用張國基文化建設基金等多種方式籌措建設資金。首先啟動張國基故居和國基教育紀念館的建設,與赫山已建成的何鳳山紀念館遙相呼應,形成“南有鳳山、北有國基”的愛國僑鄉旅游線;同時,可以采取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開發休閑旅游景點、職業培訓學校和實訓基地建設。以明石谷為基礎,利用石牛潭、迎風兩個水庫的自然風景,建設好休閑娛樂場所,讓旅游觀光客人吃有土特產,住有幽靜屋、玩有歡樂園;以現有的11所學校為基礎,建設好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培養造就各類人才,打造文化風景線。采取政府投入、群眾集資相結合的方式籌措資金推進規劃區內的新農村建設,搞好園林綠化,打造生態旅游觀光帶。3、及早動手,廣征文物。深入宣傳發動,廣泛動員張國基先生的親屬、學子及社會各屆捐獻與張國基先生有關的文物,分赴張國基先生生前學習、工作過的地方征集資料,確保建成的故居和紀念館既有美觀的外表,又有豐富的內容,真正體現張老一生投身革命、發展教育、報效國家的愛國主義精神,真正使每一位學習參觀者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資陽區統戰部 賈偉力 伍杰)